“那你们周一来了之后先到我办公室找我,我在二楼202办公室。我八点半应该就到了。”
车辆带着所有人在乡里转了一圈,乡里总共九个行政村,经济条件也很不平衡,最明显的就是村部的对比了,有的村部是有操场的大院子,有的村部就是乡村道路边的三间砖瓦房。但是让苏牧最惊讶的是这个乡居然也有一个工业园区,也就是何军口中的船舶配套工业工业园区,园区初具规模,已经有十多家船舶配套设施和钢结构类型的企业在园区里落户。按照许援朝的说法,这些企业的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促进了乡里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乡里不少青壮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中巴车最后把所有人都送回了区委党校。苏牧回到家中时,父母都还没有回来。苏牧的家在一个由一幢三层的小楼和几件砖房围成的小院子里。这幢小楼原来是父亲所在公司的旧办公楼,后来就用作了已婚员工的宿舍。院子里的十几户人家都是根据公司的安排住进来的,后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的时候,公司知道院子里住户都没有其他住房,就没有把下岗的工人们赶出去,所有人就这么一直住到了现在,即使现在公司已经倒闭了。苏牧一家生活在这个不足二十平方的没有独立生活设施的老职工宿舍中,并和另一家合用一个厨房。苏牧父母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工人,在两人都下岗后一直是依靠打零工来维持家庭的开支。幸运的是一家三口都是极度节俭的人,微薄的收入也让这个家庭运转了下来,甚至还有了一点积蓄,但一直没能攒够买房的钱。
苏牧将东西放在自己的床上,苏牧的床和父母的床之间用一道以硬纸板为材料的墙隔开,形成了一个小空间。然后苏牧就拿出了一本《农村工作法律法规政策汇编》躺在床上看起来,这书是他在书店买来的。苏牧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运用是有差别的,所以他需要补课。
“苏牧,吃饭了。”瞌睡的苏牧被母亲叫醒了,他来到了这幢老宿舍楼的院子里,坐在自己家的小桌子旁的矮凳上准备吃饭,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家都如同苏牧一家一样在吃饭了。这个炎热的夏季,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在露天吃饭的,这样可以凉爽一点。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