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卒由此渡河。
“王长谐已率部与李孝基、唐俭部会合,其留在风陵渡南岸的兵马剩下不多了,令秦敬嗣等部,留下部分兵马看住潼关、风陵渡南岸的唐军,余部北渡河,来与我军会师。
“蒲坂城中留守卒三千,其余在蒲坂之我军主力,今日备战,明日一早北上,与王须达、王君廓部合兵,一边加强龙门渡口的防备,一边攻打龙门县城!”
虽然是恼怒之后的冷静,但李善道的这几道命令,有条不紊。
“王须达、王君廓接令当时,立刻北渡汾水,西抢龙门渡口”也者,王须达、王君廓两部,依照李善道数日前的命令,先后已攻下了桑泉、汾阴两县,占据住了龙门县城对岸之汾水的渡口,但要想往占黄河边上的龙门渡口,还需要再渡过汾水,是故令云“北渡汾水”。
“令黄公遣骑一部,西至龙门城外,配合王须达、王君廓渡汾水,占龙门渡口”也者,王须达、王君廓两部要想往夺龙门渡口,需要渡过汾水,但在东边绛郡稷山、正平一带的黄君汉部,已尽占绛郡郡内的汾水两岸,因而他遣骑去龙门县城,却不需渡汾水,足可起配合作用。
“蒲坂渡口方向,给苏定方增兵千人”,这当然是为防唐援分兵从蒲坂渡河。
“令秦敬嗣余部北渡河”,王长谐率与李孝基、唐俭部会师的部队,近万人,不但其留在风陵渡南岸的兵马已不多,留守潼关的兵马也不算很多了,秦敬嗣等部现已可分兵北渡,与主力会合。又之所以调秦敬嗣的一部来会合,无它缘故,自是为增强己军主力的可用兵力,以备后续战事,於保证可以阻截唐援不得从龙门、蒲坂入河东之余,还有兵力可北进,与刘武周部争夺河东地界的中部诸郡,——打下晋阳后,刘武周部士气必高涨,他肯定会接着南下。
饶以屈突通沙场宿将,用兵老练,对李善道的这些紧急应对,亦不得不暗自佩服,无甚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