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所以,两个自诩资产丰厚的帝国,选择了最方便快捷的行动方案。肖林并不介意把这两项技术卖个好价钱,这样看来,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和在教会控制下的八个国家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去。要不然不会过来这里找王国,既能得到金钱和物资,又能给敌人添点堵,那么把已经半公布出去的武器卖给地热能也没有什么关系。
\n
两个帝国的人并不想游览一下王国的建设成果,肖林最近也没有时间让人带他们去看看。随时时间越来越靠近战争爆发的时间,整个王国的生产力都开始为战争服务。生产过了这一个月,所有沿海城市的设备都会拆迁到内陆地带,防止被欧洲人在战争中破坏或者抢夺过去。所以,他们剩下的时间也并不太多。
\n
既然这样,肖林也迅速和他们谈妥了交易的事项。两个帝国出钱购买技术,直接用黄金交易,钱货两结。因为技术已经有人在使用,肖林也没有卖出太高的价钱。两份技术,完整的资料,一共卖出了三千两黄金,两个帝国一个出了一千五百两黄金。这还是其中包含了冶金的技术,可以提高两个帝国的钢铁质量,虽然不多,
\n
但是也是提高了的。
\n
得到了技术,两个帝国的使节没有多停留,很快就离开了。这样做,就是尽量减少暴露的风险。肖林完全不介意他们的行事,得到了足够的黄金后,肖林也就不管他们了。这三方势力还不知道,他们之间的纠缠还要持续数百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n
肖林这边一直在努力,兴汉会的人也准备开始动手了。军工厂的产能不断扩大,炎黄一式生产速度极快,也开始武装兴汉会的战士了。到了1734年6月,兴汉会的势力不断扩大,训练完成的战术数量已经达到了三万。摆在明面上的也有了一万多人,已经引起了满清朝廷的怀疑。朝廷的问责已经来过一次,要求民团必须交出兵权。
\n
虽然这个时候整个帝国境内都没有发生多少惨绝人寰的事件,没有起义的外在条件。但是满清朝廷标榜的盛世下,文字狱、苛捐杂税依旧不断地在压迫底层的人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事情已经出现,各处人民只是勉强的活着。所谓的康乾盛世,和贞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