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口中的“贤婿”梅利坚这才走到树下,跪坐于一张蒲团上,将手里包袱搁在花梨矮案上,郑重其事地将其解开。</p>
“这是东山县的黄册。按大周律法,造册之后,负责保存它的孔目吏不可擅自涂改,任何人均不得将其带出县衙。</p>
违反者,譬如那孔目吏,就会被视如谋逆,夷三族。像我这样的主官也要因此受到牵连,轻则褫夺功名,重则流徙千里。”</p>
梅利坚拿起一本黄绢封面的簿子,包袱里类似的簿子还有好几份。</p>
这黄册,全称是户民黄册。</p>
一本黄册里面登记的,便是一整条街巷内居民的户籍信息。</p>
朝廷之所以会对这黄册如此重视,盖因它就是朝廷收取税赋的依据,而税赋则是让国家得以运转的基础。</p>
而且,户民黄册造册不易且消耗巨大,每次造册都相当于普查一次人口。</p>
大周建立了两百多年,历经七代君王,可户民黄册才更迭过五次——平均下来,每个帝王连一次“造册”都分不上。</p>
可以说,这东西妥妥就是国之重器。一座县衙里面,除了县尊老爷执掌的大印,就属这黄册最为珍贵。</p>
“诶,诶,诶……利坚你糊涂啊,把这黄册放到为父面前做什么,把它们快快收好,为父这就想办法送你回县衙去,保教不让其他人瞅见。”</p>
林老爷“惊慌失措”地说道,将“手足无状”、“六神无主”表演得淋漓尽致。</p>
然而,说归说,做归做。</p>
明明说了这一连串的话,可有说这一堆话的工夫,林老爷别说抢着合上包袱皮了,就连眼睛都没从那几本黄册上移开,简直和不久前看向那歌姬的目光如出一辙。</p>
对商贾来说,就连一些风闻来的信息有时都极为宝贵,更不要说这由朝廷出钱、出力编造的详实黄册上面写的东西了。</p>
就拿之前受到其赏赐的老李来说,他在鬼市卖粮食——就算粮食价格比市价翻了一番——又能赚多少钱?</p>
对寻常人来说,那十几吊钱的利润确实挺可观。然而在这背后,为了维护鬼市运转,人吃马喂所必须开支加上给官府一些人的打点,林老爷每天都得花上七、八吊钱。这些钱可都没处入账去。</p>
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