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交易有的是官方,有的是私人,但总体还是以官方交易为主。尤其是涉及铁器,所有交易都牢牢把控在官方手中。
榷场运行了一个月之后,越来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得到了消息,向着这里派出了贸易队。他们的货品不同,需求不同,对东西的心理价位也不一样,零零碎碎的交易需求让宋人眼花缭乱,最后还是陆秀夫拍板拿出了方案。
不论是为了方便管理,还是为了公平交易,榷场都不能继续这样糊里糊涂地运行下去了。陆秀夫在原住民习惯的以物易物中引入了大杀器——货币。
当然,这个货币并不是说直接让原住民们接受铜钱和金银,而是额外设立一个管理处,对所有货物进行统一的估值,然后在估值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宋人这段时间已经在原住民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原住民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抱着合作的态度配合了宋人的方案。
每当交易的时候,原住民的货物先带到管理处,由官牙检查后给出估值。如果原住民同意这个估值,官牙就会将数字上报给榷场官员,由官员发钱,原住民拿着这些铜钱或金银去交易。
官方的货品在榷场东面,占地最大,优点是规划工整、品类齐全、而且数量基本都比较大,但劣势是基本没有讲价空间。私人交易在西面,家有富余的宋人在这里摆起了摊子,不但卖货,还有小吃摊、剃头铺和裁缝店。
普通原住民更喜欢到西面进行交易,就连那些部落商队在官方购买到需要的货品后,也喜欢到西面来消费和享受,把口袋中的最后一个铜子花完。
但也不是每次交易都那么刚刚好的。对于剩下的钱,原住民可以选择带走,也可以选择在管理处记账,下次来的时候记入一起消费。
最开始原住民对携带沉甸甸的铜板没有兴趣,都选择了记账。但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