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非但完美回应了柳珩的试探,更清晰地勾勒出骠骑军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斐潜本人的政治抱负。尤其是将『容人』提升到『求实』的高度,强调实质贡献而非简单宽恕,立意远超柳珩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斐潜不仅是在表面上回答了所谓『用人』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柳珩暗藏的『尊王攘夷』的路线选择问题!
斐潜表示「帝王」之道,并非是不好,而是现在暂时不能用,时候不对而已!
柳珩等人,不由得都是心中剧震!
这气度,这见识,这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从容……
这绝非一个『替身』所能拥有的!
他们彼此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
『小子,小子还有一问……』柳珩清了清嗓子,抛出一个涉及了微妙政治伦理的问题,『昔者,郑庄公克段于鄢,其母武姜偏宠叔段,庄公遂置其母于城颍,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颖考叔献计「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母子遂和。敢问将军,庄公此举,是孝耶?非孝耶?颍考叔之谏,是正礼耶?抑或权变非礼耶?』
这问题看起来也是『很简单』,毕竟春秋么,开篇就是这玩意,说是没读过,简直就是侮辱智商,但是细细追究起来,柳珩又问得极其刁钻,既涉及『孝』的根本伦理,也就是郑庄公囚母是否不孝?又是涉及礼法的执行与变通,也就是挖地道见母是否合乎礼?
甚至隐隐约约还有下面的好几层意思……
谁是『郑公』,谁是『叔段』,谁又是『武姜』?
『郑公』赢了,『叔段』死了,或许是死有余辜,或许是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武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