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坎儿井’是疆区劳动人民,在干旱地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创造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由于沙漠地带蒸发量高,降水少,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水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种包含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套系统的‘坎儿井’,能够有效引出地下水资源,让沙漠变成绿洲。
当然,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其实是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陈绝这回之所以来YT县挖这MC坎儿井,完全就是奔着自己刚签的那1万平方公里的承包地来的。
通过前期的试种实验,‘超沙1号’豆种在稍微好点的戈壁滩上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习性,长势非常喜人。
可是到了这正儿八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却有点那么水土不服。
毕竟‘超沙1号’再怎么逆天,那也是植物,必须要靠根系汲取到地下的水份才行。
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边,除了绿带锁边合拢的那片边缘地带向下10~20米能看见点水份,越往沙漠中心靠越干旱。
有时候甚至往下挖个100米都不一定能见到地下水源。
就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把‘超沙1号’大豆种下去,必定是种多少死多少。
所以就有了眼前这一幕,利用MC系统彻底改造沙漠环境的MC‘坎儿井’的出现。
不过陈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