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比如今天发邮件来问的:“为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向更短波长靠近。现在漂亮国的IFX计划使用的是氟化氢激光器,工作波长为2.7微米,已经在近红外窗口内,大气衰减相对较低,而且也通过多次地面和空间试验验证了可行性。”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物理基础较好的人,是可以自己想明白的。
但是李慎行基础差,想不明白也正常。
而且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至少证明他有在认真思考。
李文军挺欣慰,详细回答了一下:“更短的波长具有更强的大气穿透性,可减弱云雾、沙尘等气候变化的干扰,所以能量衰减更少。而且短波长激光受大气湍流影响更小,结合自适应光学技术可进一步补偿光束畸变,提升瞄准的精度。”
“越短的波长具有越小的光斑直径,在同样的总能量下能量密度更高,毁伤效能大幅提升。比如1.3微米激光用8米反射镜在3.6万公里高空形成的光斑直径仅为2.7微米激光的一半。”
“缩短波长还可以在同等毁伤效果下,降低激光器功率,减少能源消耗。短波长激光可以用更小的光学反射镜达到相同聚焦效果。比如1.3微米激光所需反射镜直径可比2.7微米激光减少约一半。综合之下,就能减轻卫星平台的体积、质量和成本。而且小型化光学组件可以让卫星平台搭载多套激光器或其他设备,提升任务灵活性。”
“短波长激光更易被目标材料吸收,转化为热能,导致更快速的热破坏,还能引发更强的光化学效应或等离子体诱导冲击。意思就是,不管目标是金属的还是复合材料的,激光波长越短,伤害性越大。”
“卫星激光通信已验证1.3到1.55微米波段的优势,所以这个波长迁移至武器系统完全没有问题。短波长激光以后必将成为各种激光武器的核心装备。”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