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道;一条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还有一条则是由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1】
\n
这些内陆官员,显然是眼馋东南很久了,在策划中不仅附上了大致的地图,甚至还做出了初步的预算,当然更多的篇幅是将恢复陆上丝绸之路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n
月池看罢之后,久久不能平复。桎梏一旦被打开,就再无人能锁住智慧的火种。越来越多的人从僵化的机制中挣脱出来,更好地看到世界,改变世界。但她却没有立即批准陆上通商的大项目。一来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又一次陷入微妙期。二来这笔投资可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一不留神就会玩脱。她是想在内阁首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不是在此刻,更不是用如此拙劣的手法。
\n
经过廷议讨论,第一拨批准实施都是小而美的规划。而大规模的策划均被指出若干疏漏,要求再斟酌修改。此刻,朝野上下就明白了,这笔银子也不是好拿的。小项目是试点,也是敲门砖。要是连小事都做不好,朝廷又岂会放心托付大事呢?
\n
不论是出于为民造福,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的想头,各个项目在中西部遍地开花。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再提升上林苑监、工部与鸿胪寺的地位,选拔匠人为吏员,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n
一切似乎都在变好。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都在发生变化。已经十分稳固的农业基石,将一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而庞大的对外贸易则给商品经济插上飞翔的翅膀。士人阶层为了不眼睁睁看着财源从指缝溜走,选择随之改变,心学的诞生则为他们这种转变赋予正当性。社会精英的目光会从八股和逢迎中挪出来,转变为对实务和实技的关注。
\n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占据至高点的皇权,要保障自己的收益,维系自己的掌控力,就必须要顺应形势,一来将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握在自己手中,二来通过讨好底层民众来压制士绅,可这也不过是饮鸩止渴。一方面,在华夏盘踞千年的士绅阶层不是软柿子,他们如今只是暂时因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