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是的,你看地黄这个名字,黄色入脾……”程白术看了看蔺霜洁,继续解释道:“中医里,五色对应五脏,青赤黄白黑对应肝心脾肺肾,黄色入脾。而且地为土,脾五行属土,它从名字上便已经告诉我们,地黄这味药是入脾胃的。”就像是益胃汤中,便是生地黄、北沙参、麦冬、玉竹四味药便足以滋补胃阴。
“只是因为地黄还可以填精益髓,有补肾之功,这久而久之便成了地黄可补肝肾。而且,地黄它补肝肾是通过推动阴阳之间的转换来达成的。我们中医从来不走二极管,阳重要,阴同样重要。病人阴虚到极致,便衬托得阳过于旺盛。地黄推动了阴阳之间的互相转换,可以让过于旺盛的阳转化成极为亏虚的阴,这样阴阳一平衡,病人的情况症状都能有所好转。”
……
“病人如今脾胃极度虚弱,阴阳极度不平衡,阴血极度亏虚,这些都在生地黄的主治范围之内,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生地人。”
“生地人?”蔺霜洁喃喃地重复道。
“是的,病人身体阴阳失衡,极度需要某一味药去纠正偏差,便叫他什么什么人。就像是有的病人生气生多了,肝郁得厉害,我们便会叫他柴胡人,非常适合重用柴胡。”
蔺霜洁感慨一下,这中医的讲究和门道也很多啊。她说:“我看药典上说,生地黄用量在三十克以下,你这开了一百五十克,药房那边能审核过去吗?”
西药在下医嘱后,护理和药房都会审核一遍,一旦用药不合理,便会打回重开或者医生签字。
程白术笑道:“除非是毒性药物,不然一般不会。”中药和西药差别便在这里,西药都有使用范围,一旦超过,便容易中毒。但是中药不会,生地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属于上品,无毒,久服可轻身长寿。甚至一百五十克的生地黄足以生血滋阴,对鲍彩云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