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享留儿子镇守顺元城,亲自点得数千彝兵,带着女儿出城与叶孤鸿会师,一同去寻金矿。
\n
要知贵州一带,迄今尚未有人发现金矿,在真实时空上,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地质队才发现贵州的矿石样本中有含金显示,随后数十年间,先后发现多个大型金矿,总储存量位居全国第二。
\n
叶孤鸿前世时有个发小,两家住在对门,关系极为和睦,发小的老爹是个地质队员,长年驻扎贵州,负责寻找探索金矿,偶尔休假回家时,便将寻矿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奇遇,当作故事说给儿子和叶孤鸿听。
\n
叶孤鸿自小听得多了,也对金矿有了些许了解,直到后来长大,但凡听见与金矿有关新闻,也不免加一分留意。
\n
因此他便知晓,贵州金矿虽多,却大都属于“卡林型金矿”——
\n
这种金矿首现于美丽国卡林镇,故此得名。
\n
卡林型金矿的特点是品位低、规模大、黄金以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也就是说黄金过于细散,以至于肉眼难见,往往数吨矿石才能提炼少许,以元代现有工艺水平,万难采集。
\n
因此叶孤鸿此番目的地极为明确,乃是贵阳西南四五百里处一个金矿。
\n
此处昔日曾为夜郎国属地,西汉时置牂牁郡,至宋朝理宗时,置安隆洞管理化外之民。
\n
所谓安隆,乃是彝语谐音,意为“低洼盆地”,概因此地为群山间盆地,故得此名。
\n
“洞”则是宋朝在云贵等地的基本行政组织,一州之下,辖制数洞,洞有洞官,并有一定法度,以调和各族纷争。
\n
后来明朝建立,大将沐英奉命南征,于此设立安隆千户所,至明朝为满人所败,南明永历皇帝于此设立陪都,改安隆千户所为安龙府,也就是后世安龙县所在……此乃后事,不必详说。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