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开心,并不会觉得是碍着自己孩子的道。
不过,哪怕对方出身高些,也不能让崔氏问都不问把孩子许出去。
钟家老爷是鸿胪寺正四品少卿,若是钟太太为她的儿子求娶,崔氏定是愿意的,若是娘家…那就有待考量了。
“诶呀也不是什么私事,稍微一打便都清楚了,我也没什么要隐瞒的”钟太太稳了稳语气。
“我父亲原也是三品官,不过自从他去世后娘家没个什么能立得起来的。我弟弟天资平平,如今正外放做知州,怕是这仕途也就到头了。
但我那几个侄儿都还不错,大侄儿今年二十已是举人,估摸着会试中榜也不难。
二侄儿就是方才说的那样,嫡子出身,十五的年纪,已是秀才,长相为人秉性都不错。我弟弟和弟妹便托我打听,有没有什么书香门第的女儿,有一定才学的将来好能教导后人。
这不就想起了妹妹你,清河崔氏的女儿可是出了名的才女,有你这么个嫡母教导,怕是庶女也沾了许多书香之气。
我弟妹说了,若是姑娘出色,嫡庶并不那么看重。”
钟家太太也不傻,温大姑娘日后十有八九会嫁入高门显贵,作为嫡亲妹妹,温二姑娘日后的婚事定是也不差的。
说不定到时候父亲或外祖家舅舅又升了官,许的人家会更好。
他那侄儿娶嫡出姑娘可能算是高攀,但若娶个庶出倒也算可行。
黄家的奶奶不动声色的打量二人的神色,心道,若是旁的人家庶出女那就是个讨好上官的工具物件。
但这温家看来是真心待女儿好,哪怕是庶女也用心的在教养,这样的人家可是少见,也难怪钟太太动了心思。
崔氏这边心里也在琢磨,钟家太太的语气诚恳,态度认真,这么听着倒是个不错的人家。
“若不是我家公公一直想让夫君调回京城,怕是此次升擢也会升任知州。听姐姐这么说,两个孩子还真是般配,如丫头能嫁给正经官家嫡子也算她的福气了。
不过…两个孩子年纪都还太小,要,不等我回去和公公婆婆商议一番,以及夫君回京后,再和姐再好好聊聊此事”崔氏开口道。
崔氏这么一说吐露了几个意思,一是别看温昌柏平调到工部当六品主事,但京官比起地方官可不一样,若是不回京也会升了五品知州。
两家虽然门第相当,但他们可没有在吏部任值班的温老爷,依旧做御史的舅舅。
二来是,即便温以如是庶女,但温老爷和刘氏依旧会很重视孙女的婚事,让她们可别小觑了去。
三来,她家女儿,可不愁嫁,得拿出足够的诚意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