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拥兵自重了?
要是桓琰率军赶过来,腹背受敌之下李如愿还真有些担忧自己军队少,还要面对夹击,已经有不少人建议准备好渡船走人,但侄子李煦和长史郑昭文,以及参军夏侯曾全都非常坚决的表示反对。
“建邺奢靡至此,桓氏皇族各怀鬼胎,我等既然过江入城,若就此退兵,诸军必为军功而争先追逐,反而我在建邺,诸军则不敢妄动...”
那意思很简单走什么走,这大楚武备废弛成这个吊样咱们都打进建康了他们还在路上磨蹭,就算现在都到了建康城下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就跟他们干就完了。你现在走这帮人就知道咱们虚实了反而会让他们激发斗志。
牙门将军李峻,也是李如愿的次子,同样坚决反对撤军。这也让北军内部统一了思想,这锦绣建邺,咱爷们儿还没待够。
刘绛虽然是立义将军,仪同三司,但也就是李如愿为了让他当这马骨给他搞得仪仗,抬高身份的。本质上就是个宣传干事,还是临时出的公差,这种场合明显还没他说话的余地。安心听着就得了。换句话说能让你站在这里,那都是抬举了。
况且刘绛来到这方世界之前,不过是个只能做梦去打NBA的体育生,去横店体验个演员生活就穿越而来了,对历史了解全靠短视频。
眼下的局势,在他看来无疑是跟东晋苏峻之乱,南梁的侯景之乱如出一辙。好在李如愿看起来个段位很高的枭雄人物,而南国这帮手握重兵的将军们一个个的都堪称是江东杰瑞。
不过让他提出什么建议,以求迅速破局,这种奇谋妙计肯定是不会出现在刘绛脑子里的。
在场的人更是各个都是人精,刘绛又对这个错乱的时空没有任何的先知优势,就说给机会让他说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