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轻放了,因为按照现在的律法,即便只是纵火,最轻也应该是流放千里,严重者甚至是斩首,更何况陈晓还攻击教授《数学》《物理》的老师,威胁人身,焚烧书本……
……
隆武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大明隆武皇帝的御驾返回京师。
太子朱和埕、首辅史可法率领百官在安定门前迎接。
所有人都发现,皇帝陛下的脸色不是太好看。
而回宫之后,隆武帝首先召见首辅史可法和刑部尚书张卓、大理寺卿,对于陈晓案提出质疑。
首辅史可法默默,张卓只说失职,甘愿领罪。无论隆武怎么问,他都只是叩头,而不肯说实情。
朱慈烺见了更怒。
因为他早已经知道了实情。
最初,开封法院对张晓判了重罪,但到了河南按察使衙门,这个案子就被压住了,原因就是因为太过瞩目,为陈晓说情的人太多。为了救子,陈晓的父亲更是亲到京师,散尽家财,为陈晓活动。
上个月,陈晓的案子已经积压了一年,必须得审了,
重审前期,詹事府少詹事陈敬廷秘密拜访刑部大理寺的官员,开了一个协调会,提出轻放张晓,以平息各地的抗议。
张卓最开始不愿意,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现在,他面对皇帝的怒火,他宁愿自我领罪,自我牺牲,也不愿意吐露太子的一个不字。
史可法虽然没有参与,但却是知情,对于轻放陈晓之事,也好像是认可的。
因此,河南按察使衙门轻判,刑部大理寺火速核准,陈晓不用流放,不用坐牢,直接释放回家。
……
这样的判决,令朱慈烺失望又愤怒,他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案子里,太子虽然没有直接授意陈敬廷,但却是默许了,因为陈敬廷为了陈晓向他求情时,他没有驳斥,只是同情的叹息。
这给了陈敬廷假象,也给了他胆气。
失望啊,太子还是没有认识到《数学》《物理》等新式学科的重要,不认同科科平等,实行百分制的新科举,从心眼里,他同情陈晓,甚至是认可陈晓的行为,因此,才会默许陈敬廷出面,协调此案;愤怒的是,太子敢做他一直都谨慎小心的事情,伸手干预司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