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谁为储君,立刻就成了大明朝堂的第一大事。
废太子朱和埕原是嫡长子,身份尊贵,未满七岁之时,就被册立为太子,身份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而他之后,最有资格成为储君的,乃是皇四子朱和圳,因为他也是颜皇后所生,是嫡次子。
即便四皇子现在现在什么也不是,既不是郡王,也不是亲王,但依然占据储君继承的第一顺位。
于是,推举四皇子的奏疏,雪片般的飞向内阁和乾清宫。
隆武帝不应。
有人推测圣心,认为隆武帝的期望还是在二皇子辽王的身上。
……
第一封推荐辽王为储君的奏疏,出现了。
----大明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一个嫡,一个长,确定了继承的顺位,而辽王是庶出,除非是没有嫡子,然后才可能轮到他,但现在还有四皇子六皇子两个嫡子在呢,怎么也轮不到辽王。
上疏的工部郎中夏维新被叱为奸臣。
都察院。
御史们借着“质询”的机会,轮番上台,将夏维新好一阵的谩骂,直骂的夏维新差点当场晕过去。
……
隆武帝还是不应,也没有惩罚夏维新。
有人暗中劝辽王,说,大位不以智取,陛下虽然不吭气,但却不像是同意,两位嫡子又仍在,殿下你应该约束夏维新等人,谨小慎微,以待天时,才是上策啊。
辽王不听。
于是,更多的推荐辽王的奏疏出现了。
同时的,反对辽王为储君的奏疏,也开始大幅增加。
朝堂上,迅速形成了两派,四皇子派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道义的高度,碾压辽王派。
毕竟,大明嫡长继承是多少年的祖制,早已经是深入人心,不是一个辽王可以挑战的。
……
乾清宫。
隆武帝朱慈烺正在给诸皇子讲课,今日讲的是“法”。
不同于真正的律法老师,朱慈烺没有直接传授法律知识,讲解法律条文,而是假设了一些局面,令诸位皇子就自身的理解,作出回答。
辽王朱和增一如既往的聪明,他的回答,谨慎又得体,蒙王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