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的处州船上,这时拥出一名老汉来,朝左右拱手道谢。瞧见船工和道士,连连邀请二人上船同行。道士只是笑着拒绝,带着年轻船工回自家的小乌篷船上。老汉见邀请不得,便嘱咐手下朝年轻船工掷去一匹已经染了青的绢,高声呼谢。
种因结果,那道士不拒绝绢布,也道了声号,摆手离去。
水贼刚退,众人没有留意,还是赶紧离开为好。文天祥对那道人船工很是好奇,见小船在后,就主动走到船尾问两人往哪儿去。
一问,巧了,去常州。
我也去常州。
于是文天祥表明身份,自己乃是宝祐四年状元,这话一出口,原本还人淡如菊的道士很有些惊讶。这便接受了文天祥的邀请,和他的船工一道登船来。
再细问,道士是常州天庆观在籍,呼为徐道明。至于那个船工,可不是船工,乃是徐道明的师弟。只是因为他一个人比两头牛还能干,摇起撸来半点不觉吃力,这才带着出来。梅雨季节,江东潮湿,疫病横生,徐道明到处诊病施药,结因果。
对了,这小道士本名不具,俗家姓谢。吴语里常把完蛋了,没救了,算了吧,得了吧,就这样等一系列表终结的词语用一句话来代替,也即歇脚拉倒。
恰好这小道士从小的口头禅就是歇脚拉倒,于是左右师兄道人便常常呼他谢拉,叫着叫着,就把他本名给叫忘了。
到底官话和吴语还是有区别的,文天祥听了好几遍,才明白什么叫谢拉。
说起来,这也是守江必守淮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守淮,则士兵大多江淮间出身,中低级军官也是江淮人士,口音相同,完全能够理解。朝廷派来的高级将领,则大多会官话,不然都没办法和皇帝召对啊,所以指挥起来很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