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太高。这家工厂也是一家有着四十年历史的老厂。前身是一家市级机械厂,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生产拖拉机和农用机械。可以说,许林从一出生起就能够嗅到工厂里的钢铁和机油味道。他的人生都是伴随着工厂的发展成长。二十年前,他毕业于厂里的技工校,学的是机修专业。刚毕业那年正好碰上中国家电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刚好改革开放。老百姓手头有了点闲钱,饭也能吃饱。
\n
能够吃饱饭,又有闲钱。必然需要解决基本的精神需求。于是。电视机开始疯卖。
\n
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地工资也不过三十来块。而一台十二英寸地黑白电视机就要卖到三百多。还有价无市,需要凭票购买。
\n
见市场火爆,厂里也买了一条生产线。开始生产电视机。
\n
那一年,竞争还不算激烈。
\n
但几年之后,电视生产厂家便开始遍地开花。有名的没有名的品牌有两百多种。什么“熊猫”、“西湖”、“牡丹”、“黄河”、“长江”“金丝猴”后世地人无法理解这么多品牌一同冲击市场的情形。
\n
市场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嘴巴多了,谁也吃不饱。于是,一些小厂就开始倒闭。大浪淘沙。最后,只有三五家活了下来。终至成为家用电器大鳄。
\n
很不幸,这家工厂死掉了。
\n
没办法,只得转产。
\n
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下,厂里引进了一条德国线,开始生产冰箱。刚开始地时候,生意还不错。各地前来购货的商家成群接队。汽车在厂门口排起长龙。甚至有工人受了商家的好处,给人代开发票,代提货,很是弄了点**银子。
\n
厂里这一宝算是押对了。
\n
这一时期,正好是电视机饱和,而其它家用电器开始发轫的时候。作为一种功能神奇,块头巨大的电器,冰箱是人们的首选。想想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