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车之鉴,前事之师”?
坐的离曹操近的几个人听见他的笑声,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噤。
救命!主公/丞相这是想到什么笑起来了?是痛快于司马家的下场还是气急反笑啊?!
好难懂。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但是就在公元421年,也就是东晋灭亡的第二年,为了稳定政权等一系列原因,刘裕派人杀死了禅位后的晋恭帝。
一百七十一年前,司马懿挥兵而起,发动高平陵事变时,他可曾想到过这样的结局?
一百六十年前,高贵乡公曹髦被当街弑杀的时候,匆匆赶到的司马昭可曾想到过这样的结局?
一百五十年前,司马炎志得意满地登上皇位时,可曾想到过这样的结局?
九十七年前,晋明帝司马绍捂着脸羞愧地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时,是否就是想到了这样的结局?
一百五十年晋祚,一百五十年黑暗。
“生于不义”,是司马家在蓬勃的野心中对主君伸出了爪牙;“死于耻辱”,是他们造就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惨剧,最终偏安一隅,刘宋篡晋,重复了魏篡汉,晋篡魏的命运。
虽然刘裕取代了晋朝的统治,建立起比较强大有力的宋,但是南北割据的局面并没有消失,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战火依旧频仍,中原百姓还要承担很多很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