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道自己的经历终究隔了一层,干脆不再自寻烦恼,开始从水镜先生所说的角度思索事态的缘由。
若说大神通之士,古音一方绝不缺乏。
无论是妖凤、青鸾,还是鼎盛时期的古音,包括身死前的玉散人,都具备此种资格,而且,想一想天劫将临时,妖凤有孕在身,玉散人沉屙难起,都是有心度劫,又急需冒险手段的一类,故而也有这么做的理由。
但要这么想回去,妖凤和玉散人又被排除掉,剩下青鸾和古音嫌疑最重,也与此时东海上的形势相吻合。
不过,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水镜先生的推导有一点不太通顺,那就是如何解释古音一方如此「巧合」地利用这场天劫?
「利用」之语表达还嫌太轻,说是「使用」才真叫恰当,操控天劫的本事,古音有吗?如此夺天地造化的大神通,就他所知……念头至此,李珣心底陡然一片冰寒。
这时候,诸宗主大佬也都逐一稳定心绪,一个个面色凝重,分明都在心中过滤可能的人选,李珣的目光从他们脸上扫过,毫不停留,一直到清溟脸上才停了下来,并再也没有移动。
苦思中的清溟反应明显慢了半拍,即使是李珣这样强烈的刺激,也没有让他立刻警醒,但越是这样,后续的回馈也就越剧烈。
在李珣眼中,这位实质上的师祖大人猛地抬头,与他目光接触,情形与先前整个地倒了过来。
李珣没有任何躲避的意思,直勾勾地盯着他。
初时清溟还弄不清李珣的心思,但随着耳边各宗修士或大或小的所谓「大神通之士」一一流过,他的脸色渐渐变了,眉头越锁越紧,直至打成死结。
李珣看着他的神情变化,心里反而堵得厉害,心跳声也越清晰起来。
是了,若说大神通之士,四九重劫前后,整个通玄界又有谁能比钟隐更具资格?
之所以现在各宗修士没有想到这里,还是因为钟隐千载斩妖除魔的光辉形象在前,遮人耳目。
可李珣不同,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钟隐的真面目,况且古音身上疑似的骨络通心之术,始终如一根尖刺,横在他心头。
若按此思路推导下去,是不是也就有了解释?
还有,还有那青吟贱婢……
李珣的思绪猛不丁地现出一个断层,非是他心力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