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也看过新郑公的文章,得匡政之要领,洞边塞之机宜,才气英迈,遇事能断。与江陵公皆负不世出之才,绝人之识。怎么拟下这等糊涂的票拟之语?”
赵贞吉看了看徐渭,哈哈大笑,“文长啊,你有所不知,高新郑以才略自许,负气凌人,性情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隐忍。
当初严、徐两阁老相争,高新郑谁的的面子都不卖,都敢当面讥讽嘲笑。
他心怀经世救时之念二十年,今日得以入阁,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心思有些急了。而且他生性如此,不在他眼里的,当舍弃就毫不迟疑地舍弃。”
“数万将士半年心血,广东、江西、福建的安宁,也在他舍弃之内?”徐渭不由地问道。
“小不弃则难成大事。这是高新郑施政治事的要术。”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两位先生的对话。
他们都是有大才的人,故意借着这样的对话,点拨自己,当然了,里面加了不少私货。
等到两人说完,朱翊钧开口道:“我倒是对徐阁老刮目相看。”
赵贞吉和徐渭对视一眼,世子的关注点与众不同啊。
“世子殿下,你觉得徐阁老隐忍是有大度量?”赵贞吉好奇地问道。
“徐阁老隐忍后退一步,可不是有大度量,而是避开高阁老的锋芒,让他去六部那里碰钉子。”
朱翊钧现在搞清楚了大明目前的治政规则和流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