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批评和反对之外,并没有做出其它限制举动。
\n
而这也被各地的士族看做对萧衍的一次巨大胜利。
\n
他们开始在这权力的规则里试探之余,也开始补充了各地的官学的基建。
\n
因为都是送给自家子弟进修的地方,所以修筑的县学、州学、乡学都尽可能地修在了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为了显示排场,占地面积都很大,修筑的教室不说别的,房顶是肯定有几片琉璃瓦方便采光的,地基也是石头垒成,至少不会是稻草屋那样一旦遇到大雨,就有倒塌的可能。
\n
毕竟那是自家孩子用的东西。
\n
给自家子嗣用的东西,那有什么好节约的,他们这些乡豪大族,难道还差这几个钱么?
\n
更不用说,这兴办书院,是朝廷称赞、家乡人也高兴、自家人也愿意的大好事,这样的事情,寻常时节,哪遇得到,这样的机会,当然要把书院办得光鲜靓丽,从而将自家的名声好好宣扬出去。
\n
再说了,隔壁乡/县/郡/州,都把书院办得那么好了,你自己的老巢却办得那么寒颤,将来在别的家族面前,岂不是矮了一头,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n
于是,一场新的斗富开始了。
\n
而校舍中的书籍本应该是昂贵之物,就算现在有油印了,但纸笔墨水依然不是平民可以负担的东西。
\n
不过为了孩子,各地士族们开始想办法,在纸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各地都开了新造纸坊,用桑皮、芦苇、甘蔗渣、柳皮等等各种东西造纸,大大地开拓了纸源,也让因为南朝新政上涨的纸价开始了稳定下滑。
\n
同时,为了节约用纸,竹笔、羽毛笔、铁尖笔等写字占地较小的硬头笔开始占据初学者的课堂。
\n
而历院书院整理的书籍也开始大规模地印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