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
在上一世的同一个时间点上,常浩南的野望确实是设计出一种能够装备人民空军提高战斗力的机型。
但如今重活一世,甚至还有系统帮助的情况下,这个歼7改进方案对于他来说更大的意义则是一块敲门砖。
一块通往更广阔天地的敲门砖。
因此设计方案除了要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之外,还得足够短平快和接地气,能够在课程设计作业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体现出自己目前对于航空工业发展的整体认识。
常浩南记得他这门课的老师叫做刘洪波,是个很年轻的教授,在下个学期开始之后不久就被借调走参加运7-200A,也就是后来新舟60客机的适航审定和技术改进工作去了。
时间正好在他们这一届的研究生推免流程结束之后。
所以刘教授的不少学生也跟着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相关工作。
都是机会。
而常浩南现在最需要的恰好就是这种机会。
在确定了改进方案的基本原则之后,第一个开口的竟然还是张漫。
“南哥,我刚刚在图书馆查了一些过去已经存在的对米格21或者歼7的改进思路。”张漫说着把书包和布袋都放在桌子上,然后掏出了一大堆的资料。
“首先是我们国家已经有过的改进方案,把米格21的大三角翼更换成双三角翼,减小机翼平均弦长,增加展舷比,重点提高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不过因为进气道没有改进,所以头锥还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雷达,所以别说超视距,甚至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