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但因为里头的内容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且言之凿凿,不像是无聊书生的伪作,便有人托了门路去求证,或走翰林院的关系旁敲侧击高拱,或走六艺堂的门路间接从李彦直那里打听,得到的消息却和《报高阁老书》的内容一般的惊人:这封书信的内容竟然是真的!
\n
当消息确定下来以后,自中央到地方,出现了一种可怕的失声,在一段时间里没人说话,不是被禁止,而是所有人都还把握不住动向。
\n
“镇海公究竟是想干什么?谋朝篡位吗?”
\n
这是大多数人的认识极限。
\n
由自幼接受的培训来说,绝大多数的儒生都对李彦直的这些大胆提议充满了反感,而就切身利益说,他们又很清楚李彦直如今的权势,所以不敢贸贸然挺身指责,此外,许多开明的士子还对李彦直怀有期待,他们希望李彦直赶紧出来澄清这件事情,以免国家大事陷入危局。
\n
暴风雨到来之前的抑郁,压得人难受,李彦直默默地等待着,但他也没想到划破雷云的第一道闪电不是出自反对者,而是来自拥护者——是赵文华!
\n
“镇海公所议,句句都切中了时政之弊!”这个前礼部尚书已经失去了官位,却幸得李彦直羽翼而得滞留京师,他既免官,便没能在官方场合中发表自己的高见,可看到《报高阁老书》的内容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竟到了茶楼酒肆当中,聚集一般臭味相投的好友,高谈阔论,为李彦直造势助威:“若能依言施政,必是国家之福!”
\n
风启收到消息后暗叫一声不好:“怎么是他!”
\n
赵文华名声不佳,由他来开这个口,登时坐实了士林的种种猜疑!
\n
有道是:“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时到明朝,中国士人对那些伪装的仁义已有充分的戒备心!李彦直的真心是如何,大家没法挖出来看,只能从外围的种种迹象来进行判断:赵文华是个小人——这是满朝文武已有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