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武翻开手里的笔记本,掏出了一张相片递给了夏中全,说道:“虽然我早有预料,可还是低估了东南亚的市场需要啊。”
“彗星摩托车啊——”
夏中全亲自参与了设计和规划的产品,如何能不认识。
看到照片的那一刻,他便知道李学武说的是什么了,尤其是照片的背景。
“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圣塔雅集团采购了超过10万台彗星摩托车。”
李学武长出了一口气讲道:“他们掌握了出口量的70%,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占比很高。”
彗星摩托车是流水线产品,三班倒的情况下日产能达到了600台更多,年产量超过22万台。
一年半的时间能卖出去超过10万台,已经很能证明这台彗星的市场能力了。
“确实,我还真忽略了出口占比,”夏中全仔细打量着手里的照片道:“这是做了改装?”
“配件,加大了车筐,”李学武点了点他手里的照片说道:“因地制宜,适者生存嘛。”
“东南亚有很多狭窄路段,这种摩托车既能作为交通工具,也能作为运输工具。”
李学武介绍道:“刚刚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圣塔雅集团又增加了彗星摩托车,以及换代之后的采购订单。”
“看到这一点,你还担心他们不做贸易了?”
“是我疏忽了,”夏中全点点头,说道:“我只看了一眼年销售量,没关注销售方向。”
他将照片还给了李学武,好奇地问道:“这算是倾销了吧,当地不会限制吗?”
“限制政策一定会有,但作用不大。”李学武收起了照片,解释道:“再怎么限制,咱们的生产成本叠加运输成本也比他们的低。”
“这是工业基础和集成化生产决定的。”
“彗星的销售做得这么好,羚羊呢?”夏中全看着李学武问道:“羚羊没理由做不好的。”
“也还行,汽车的贸易总量你是了解的,羚羊的限制条件还是在油耗上,不比双子座卖的好。”
李学武介绍道:“港城市场反馈回来的意见是,加大科研力度,降低羚羊汽车的油耗。”
“双子座所使用的发动机就表现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