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是一个年轻官员,正是由元载举荐为官的杨炎,因表现出色,已升迁为司勋员外郎。
杨炎把一封封的供状摆在王缙面前的桌案上,道:“证据确凿,王尚书常年与僧人不空来往,资助颇多,不空则拿着王公的资助,暗中窜联对殿下心怀不满之人,阴谋颠覆。”
“并非如此。”
王缙的回答很单薄。
他这一生都是站在高处,见过的世情多,早看淡了权力富贵。因此面对这样可怕的指责,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惊恐慌张的态度,始终是荣辱不惊。
杨炎道:“事已至此,只怕不是王尚书一句话就能推托的了。”
“殿下还未成为储君之前,我便是河东节度使。”王缙道,“倘若我对殿下有所不满,在河东时便该谋划,又何必等到现在?”
“真当我不知吗?王尚书在河东就已假托营建寺庙之名,散出公文,使僧侣敛财募兵,意在谋逆。”
杨炎官虽小,气势却很强。而且是真的拿出了证据,把王缙理佛所花费的钱财查证、统计了出来,厚厚的账册“啪”一下就甩在案上。
“十万余贯的支出,若说不是图谋大事,谁信?!”
“我笃信佛法,甘心捐赠。”
“甘心助妖僧欺男霸女?”
“不空如此,并非天下僧侣皆是如此。”
王缙无奈地轻叹了一声,目露悲天悯人之态,倒显出了佛性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