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话,应该勉强能达到上万吨。
毕竟造船需要大量钢铁,因此钢铁厂的规模在工业区那是相当庞大的。
不过除了应天府之外的其他地方的钢产量,那只能用聊胜于无来形容,大概也就产个几百上千吨吧。
“这么说吧,在这个国家崩溃之前,随便一家钢铁厂的月产量,就能随随便便超过十万吨了,而全国月均产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吨。
在解体前十年的时间里,每年的钢产量超过亿吨,年年世界第一。”
朱元璋眼睛都直了,这么恐怖的钢产量,哪怕是天天把钢材当饭吃,那也吃不完啊!
老李的意思他也明白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解体崩溃之前,其实工业生产都处于正常状态,甚至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优势地位。
那为何还会轰然倒塌呢?
“但是在解体倒塌的前几年,这个国家国内却接连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众多老百姓有时甚至拿钱都买不到粮食。
在工农业正常生产,产量节节攀高,而且并未发生全面战争的情况下,这个国家竟然出现了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有的食物配给制度!”
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顿时就惊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回在御书房中踱步,他实在想不明白,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食物配给制度,这个词虽然是第一次看到,但朱元璋却能够理解是什么意思。
而且理解得异常深刻,因为他就亲身经历过许多次!
天灾之年,官府广设粥铺就是食物配给,被大军围城时,城中守将将全城百姓的粮食集中起来,统一按配额发放,这也是食物配给。
想当年被陈友谅围城江宁时,他就在城中实行过粮食配给,还斩杀了好几个试图囤积粮食的黑心富商。
后来还是马皇后拿出自己所有的金帛犒赏军队,才稳定了军心,为打败陈友谅奠定了基础。
可是一个并不缺乏粮食,而且工业生产能力如此恐怖的国家,怎么会实行食物配给制度?
难道是有人囤积粮食奇货可居,不应该啊,不说粮食并不稀缺,囤积了也卖不出高价,而且老李说了,这个国家在建立之初就消灭了地主阶级,如果有人敢囤积粮食的话,肯定第一时间就被朝廷灭掉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也就是说粮食的分配也是依靠计划进行的,怎么还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呢?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一切都显得太不正常了,这不符合常理啊!
按照朱元璋自己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朝代为何会灭亡的理解,要么是强敌入侵,比如富甲天下的大宋,便是灭于金元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