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初心中暗忖,问道:“为将者,不必事必躬亲,亦不必亲自冲锋陷阵。今天下午,你有哪些事可做?”
杨方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国主对他还不放心,故有意考问。他略一思索,说道:
“头一件事,便是分派标兵传信,召集各部到昭山、暮云市一带集结。第一件事,便是派人搜集渡船,我带营务处主任、各科科长,在昭山、暮云市之间勘查渡河点。”
搭设浮桥肯定是来不及了,要想快,只能用渡船甚至木排载运兵马渡江。一万两千人马,想用渡船过江并不容易。需要多长时间渡江,要看搜集渡船的多少、赤军的组织能力、渡河点的选定。
故,丹初的军令急如星火,催他连夜渡江。
“刘芳亮率第十二协已经赶到了。他这一协是新成立的,人马缺额很大。你把城池让给芳亮,俘虏也交给他处理。战利品的话,你捡些贵重的,剩下的都交给芳亮。”
“诺,末将遵命。”杨方很听招呼,令丹初十分满意。
“去吧。马宝在跳马涧前止步不前,正盼着你过去背击鞑子呢。”
丹初并未进城歇息,而是继续驻在城外,催促辅兵清除航道。
赤军攻下湘潭,在湘潭城头插上赤旗。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湘潭近郊。
到傍晚时分,湘潭城东、湘江西岸一带,已经聚集了不少义师义民。这其中,有附近的义师,有主动归顺的乡兵,有疍户,有渔户,有佃户,甚至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乡绅。
营帐如雪,火把连天。义师义师并不惧怕赤军,杂处在赤军营外。这在明末的战场环境下,简直匪夷所思。
人力是足够的。虎贲镇炮兵协有六千人,辅兵协走水路,步兵十二协走陆路,皆已赶到湘潭。再加上义师、义民、俘虏,足够清理沉船、木栅。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掌灯时分,一员小校兴冲冲地来到中军大帐,喜道:“国主,找到办法了!第一艘沉船已经清理掉了。”
“哦?”丹初一喜,问道:“怎么清理的?”
那小校却是糊涂,比划了半天也没讲明白。
丹初骑上乌龙驹,倏忽间驰至沉船处。
辅兵协协统黄鹤鸣主持疏浚航道的事,闻讯立即过来请安。
一听说南越王过来了,现场的义民都不自觉地跪倒在地。义民一跪,义师、俘虏也都连带着跪下来,怎么劝也止不住。
丹初笑道:“吾听说清理出了沉船,心里高兴,想过来看看,反倒影响了你们。传令,所有人全都起来,手上的活计不要停。”
黄鹤鸣对道:“国主神机妙算,果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个疍民懂得打捞沉船,经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