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擅使骑兵,习惯亲临战阵,眼看鞑子来袭,早已技痒难耐,说道:“无妨,我这鞣鞭枪许久不曾沾血,再放下去就要生锈了。”
他看了下战场局势,觉得整体可控,便对一旁的教导说道:“老何,你先替我执掌中军,护住大旗,我去过过手瘾。”
虎贲镇教导名叫何云,常熟人,从龙很早,谏道:“区区蒙古鞑子,何劳镇台亲自出马?让王营长上前堵截即可,还请镇台坐镇中军。”
“无妨,我去去就来。”马宝性起,策马而出,把鞣鞭枪挥得噼啪作响。
鞭子声响彻云霄,非马宝无疑。赤军将士回头一望,果真见马宝亲自上场,顿时人人振奋。清军未战先怯,纷纷传言:“马三宝来了!马三宝来了!”
他们一听马宝来了,争相躲避。有个蒙古小校却不信邪,使一柄双钩枪,抢到马宝面前。
蒙古骑兵近战,最常用的是马刀,以劈砍流畅的弯刀居多,也使用骑兵常用的长枪,即骑矛。不过,蒙古人的骑矛更短一些,铁颈上多有一个钩或双钩,以便拖倒敌军。
“无名之辈,也配与我交手?”马宝嗤笑一下,挥鞭抽向蒙古小校。他力大如牛,十几斤重的抽鞭枪在手中挥舞自如,堪称人鞭合一。
蒙古小校吃了一惊,心中暗自感叹:不愧是马三宝,一根鞣鞭枪使得出神入化。今日就算桩在他手里,也不冤枉了。眼见鞣鞭枪已经飞来,小校使用双钩枪格挡。
“咣啷”一声,鞣鞭枪与双钩枪激烈碰撞,发出点点金光。
鞣鞭枪末端接有一柄利刃,继续绕着双钩枪飞舞。小校眼疾手快,慌乱伏下身子。
利刃从他头顶飞过,削去了半个头盔。
好险!蒙古小校惊魂未定,始知自己决非马宝对手。他试图收回双钩枪,却见马宝不动如山,鞣鞭枪就像一双钢钳,死死抱住了双钩枪。
小校只得丢下双钩枪,拍马向阵后逃脱。
“哼!”马宝收回鞣鞭枪,顺便抢过敌将的双钩枪,喝道:“还你!”
那小校听到“嗖”的一声,心知大事不好,一面猛踢马腹,一面伏低身子。
双钩枪不偏不已,正中小校坐骑大西马,连人带马跌倒在地。赤军骑兵追上,挺枪刺死了蒙古小校。
右翼蒙古骑兵纷纷披靡,始知马宝不容侵犯,攻势为之一衰。赤军堵住缺口,马宝带队返回中军。
此时,战阵已经前移。亲兵第二协、第三协用叠阵交替掩护,速度虽慢,却缓缓前进,势不可挡。
满洲八旗正面迎战赤军,使用大梢弓配破甲箭反击赤军。怎奈破甲箭重,即便配上大梢弓,射程也很近。
眼看满洲兵损失惨重,屯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