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道办出来,她便收获了两个崭新的购货本,一个是粮本,一个是副食本。本本上指定的粮店和副食品店都在新城路街道。
\n
倘若姜湘想去其他街道的粮店买米面,那还不成呢,必须是凭证本上指定的那家店铺才行。
\n
说来有些难以置信,姜湘对粮本副食本不怎么了解,当然了,姜家也有这个购货本,但姜慧看得紧,从来不许她碰一下摸一下。
\n
如今有了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粮本副食本,她迫不及待要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
\n
姜湘左看右看,在大马路上找了一个避风的凉亭,坐下来翻看粮本。
\n
梁远洲默默坐在她旁边。
\n
姜湘仔细看,她的定额粮供应是每月二十一斤,粮米面的比例是7:2:1,票券也是对应发放。
\n
粮票有粗粮票细粮票,粗粮票一般可以拿去买杂粮糙米红薯等,细粮票就是买大米面粉之类。
\n
每月二十一斤的定额粮,姜湘掰着手指算了算,就算她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一天吃一斤的粮,那只够吃二十一天的,一个月都不够吃呢。
\n
想到这里,她脸色发愁,心想怪不得大多数人家吃不饱呢!
\n
她还是一个人过日子,不用补贴家里的其他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定额粮竟然也不够吃的。
\n
在这里,其实很多人对五六十年代的粮食水平有些误解,比如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一个月二十一斤的粮食呢,怎么可能吃不饱!
\n
有人说她自己家里做饭,一个月都吃不了二十斤的大米!
\n
但事实上呢,五六十年代的二十一斤定额粮,不全是细粮大米面粉,更多的是带壳带皮的糙米杂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