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上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课,
对于“理性生产者”的概念并不陌生,对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更是听的耳朵起茧。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这个大一学经济的新生,竟然能用橡胶车间的真实例子,直指哲学与经济学之间的缝隙!
怪不得学校要让哲学也学经济,经济也修哲学……
原来这两门课,不是并列的,而是互照的!
就在所有人沉浸在陈露阳刚刚讲完的“理性人”现实映照时,靠墙坐着的一位中年人忽然举手。
“陈露阳同学,我也想请教一个问题。”
听到这个声音,
大半个教室里的哲学系学生全都齐齐回头!
上百双眼睛一齐望向说话的人,神情中全是震惊和不敢置信!
中年人继续道:“你刚才讲的是个人的理性选择,我想请问——如果每个生产者都是理性生产者,这种‘理性’叠加起来,最后会不会形成整体的不理性?”
“换句话说:当所有人都追求局部最优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会是最优的吗?”
我草????
陈露阳看着说话的中年人。
问的挺特么有深度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