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向阳的房间写歌,阳光刺目的扎眼,杨侑然拉上白纱帘。
\n
江亦说四十分钟回来,杨侑然看了眼时间,还有十分钟左右吧,估计在路上了。
\n
想起来自己对江亦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父亲在内蒙老家,母亲陪着一个弟弟在河北念书,他那弟弟似乎有些叛逆,成绩不好。
\n
有时候杨侑然听他打电话时听见了,加上陈教授的话来佐证,便一直认为他家庭条件很差。所以杨侑然从未对他的家庭多加了解。没有问过他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有没有照片,做什么工作。
\n
那时候他对自己和江亦能不能有长久的未来,都是保持怀疑的,每天在一起都是得过且过的。就怕他哪天跟赵与墨跑了。
\n
这会儿想起来,他方才想办法去查了查。
\n
网上查不到多少江亦的信息。
\n
杨侑然在mit的网站上检索了江亦的英文名,搜到了少量的江亦的有关介绍,有他研究的课题以及成就。
\n
专业术语过多,杨侑然看得一知半解,启动了翻译软件,才看明白。
\n
关于教育背景,原来江亦14岁就上大学了,本硕念完,在24岁那年去了mit,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博士。
\n
而江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移植和再生医学方面,具体包括: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和生物学机制、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技术、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的发展、免疫抑制和移植排斥反应的调控……
\n
杨侑然无法完全看懂,他根据字面意思猜测了一番。
\n
江亦的研究方向和陈教授说得一致,似乎都是和自己眼球再生相关的项目。
\n
下面还有江亦发表的重要国际期刊的论文标题,他在生物移植和再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