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怡和有置地、曾经还有九龙仓,太古有国泰航空、饮料产业,会德丰有航运,唯独和黄,看起来规模不小,可真正拿的出手的核心产业,那是真的没有,港口勉强算一个,但也是收购黄埔之后才有的。
杨文东接着说道:“我已经定下了未来和黄的产业规划,其中核心之一就是地产,而红磡码头,就是和黄即将重点开发的项目。”
“嗯我明白了,那杨生是想与我商谈一下‘工转商’的事情?”麦理浩问道。
香港如今什么公司都会做地产,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港府也是几乎一半财政靠卖地以及后续地产行业衍生出来的各种税收。
杨文东道:“是的。”
麦理浩想了想,道:“按照红磡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业地价与商业地价,差不多一方尺有150港元差距,200万尺的话,和黄需要补交差不多3亿港元的差价了。”
作为港督,他也知道各个地方的地价,但自己一算出3亿港元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这个数字对于今天的港府来说,也是天文数字了。
杨文东则道:“港督先生,虽然我知道港府对于工转商之事很是严格,但这么大的地皮,如此大的投资,还需要花费这么大一笔资金转成商业模式,风险就太大了;
所以我希望港府能够适度的降低一点,如此一来,项目开工之后,至少能够容纳接近万人就业,持续也会有几年时间,这对香港社会的稳定,也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杨生,工转商是港府的核心命脉,这件事基本上可是没的谈的啊。”麦理浩摇摇头说道。
即使就业重要,但港府的收入更重要。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