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你可不要哄骗奴婢?”
杨大知县的脑海里忽然就想到了李小龙晃着手指说“我少读书,你不要骗我”的画面。
这死太监应该不会像李小龙那么能打吧?
不过也说不好,毕竟是跟在朱重八身边的心腹死太监,多少应该有点儿真本事才对。
对了,好像《葵花宝典》就是宫里的太监们创造出来的?
微微摇了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甩出脑海后,杨大知县才笑着说道:“本官刚刚说的这些东西,是《论语·宪问》当中的章节,所谓宪问,就是指孔夫子的徒弟原宪。”
随着杨大知县的话音落下,陈忠脸上的神色却是一变再变。
沉默了好一会儿,陈忠忽然问道:“杨县尊,倘若有人在教导学生读书之时只说以德报怨,却不肯说后面的何以报德这部分,又该如何?”
杨大知县微微皱眉,问道:“谁能省去后半段不教?这可不是误人子弟那么简单的事儿,这是奔着把人教坏去的。”
谁?
宋濂他们那些大儒呗。
不对,他们也不是不教后半段,而是这一整段的内容都会马马虎虎的教过去。
只是陈忠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宋濂等人的名字。
“奴婢只是刚刚听杨县尊说这个以德报怨的故事,一时想到的。”
陈忠打了个哈哈,直接岔开了话题:“反正奴婢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儒学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衍圣公府修的到底是不是儒学,那奴婢就更说不清楚了。”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又向陈忠告了声罪,然后就一头扎进了书房里。
陈忠刚刚的那番话倒是给杨大知县提了个醒。
不是所有人都读过《论语》。
《论语》的解释权,这时候还掌握在衍圣公府和士绅、读书人的手里。
更重要的是,衍圣公府在挨了骂之后居然没有一点儿动静,既没有去找浙东那些读书人的麻烦,也没有跑来宁阳县寻仇,这就让杨大知县的心里很是不爽。
装死可还行?
虽说这是衍圣公府一贯以来的祖传技能,但是我杨某人现在不希望你们装死,懂?
然后,杨大知县就直接准备好笔墨纸砚,开始给朱皇帝写奏本。
“中书辖宁阳县知县杨、谨奏为释经明义,因……字非明义……先汉之时家学为官,隋唐之时门阀当道……奏请注释经典。”
大概意思就是以前的典籍字少意思多,所以有了先汉之时家学为官的现象,隋唐时期的门阀也因此而把握住做官的机会,甚至有些人仗着百姓看不懂经典而操纵舆论,现在你朱重八当了皇帝,应该派人把各家典籍都注释清楚,以免其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