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发生的仅次靖难事变的重大事件,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时间跨度28年,经历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三位皇帝。由于明朝文史档案,被渗透到明朝庭的利玛窦等西方传教篡改,同时由于明朝末年东林党盗窃明朝廷文史档案及科技档案等转移海外,因此导致明朝历史面目全非,而且明朝史料档案缺失。如今公布的《明朝》是近代西方共济会主导下,由他们指派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联合编著的,因此《明史》的可信度很低。为了研究郑和下西洋真实情况,我们收集了如下一些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梗概可信的记录和叙述。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事件发生后,西王派使者谢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对该事件予以克制。
在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当地海盗陈祖义,陈祖义诈降,图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击败了他,杀敌五千余人,烧毁敌船十艘,俘获敌船七艘,生擒陈祖义等三人。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明成祖下令斩杀了陈祖义等三人,又宽恕了谢罪的西王,并对郑和此行感到满意,
赏赐了旧港之战的有功将士;又因郑和称航海期间天妃多有感应,遣朱焯加以祭告。
麻喏八歇国(Majapahit)是一个存在于1293年至1478年的封建国家,统治了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麻喏八歇国的建立者是罗登·韦查耶。
在郑和的航海活动中,麻喏八歇国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1405年,郑和率领明朝船队到达爪哇岛,麻喏八歇国的东王和西王正在进行内战。郑和的船队在岛上遇到麻烦,部分船员被误认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