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暂停期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明成祖命郑和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同年七月,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闻讯后即位,随即调整了其父的扩张政策,对内采取措施减轻民困,对外进行战略收缩。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的即位诏书中,明仁宗宣布停止下西洋。《明史》称,郑和是在返航后方才得知成祖去世,本次出航也是《明史》记载的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另说郑和未及成行,成祖即已去世,郑和的使命被改交他人。
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率下西洋的明军镇守南京。
[99]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据《天方至圣实录》等书,七月二十七日(8月15日),宣宗还曾就制造舟船等事下诏。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六年二月七日(1431年3月20日),明宣宗因获悉满剌加国王欲亲自前来朝贡、但被暹罗阻碍,故令郑和向暹罗国王传达敕谕,要求暹罗与邻为善。二月二十六日(4月8日),郑和船队抵达福建长乐港,在长乐停留约半年,在此期间,郑和曾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和州府官员,到福建湄州屿,卖办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宫。又在长乐县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长乐天妃宫(十一月建成),树立《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