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摔个粉碎。
那场面,该有多美?
现代NBA的比赛直播里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多出了很多球迷不感兴趣的环节。
联盟的规则制定者就像犯了与科比同款的偏执病一样硬性要求NBA球队的主教练在上半场结束时一定要接受电视台的中场采访。
美名其曰“开放”,其实这项工作对三方来说都是无聊且折磨的。
教练们不喜欢。
教练绝对是联盟中最不希望受到外界干扰的专业人士。因为在媒体面前的曝光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商业意义上的加成。
现在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了,商业化的好处是让入行的每个人都赚到了钱,而球员则占据了大头。当地位最底层的球员都有百万美元的年薪时,如何约束这帮人便成了教练员的主要课题。
这要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就没那么复杂了。当时,NBA球员普遍上三四年大学,教练员还有绝对的权威,张伯伦这样的超级巨星会因为与教练处不好关系在关键时刻被人摁在板凳上输掉与比尔·拉塞尔的终极一战(69年总决赛),汤姆·海因索恩因为嗜酒被酒厂们当作一个可靠的形象大使。
那是教练员可以成为明星的年代。
而现在,教练员虽然也能签下八位数的合同,但他们的商业价值完全无法和那些拥有九位数合同的球员相比。因此,即使频繁上镜,对他们也没有实质上的好处,还会因为多说话而惹来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
同样地,电视台的记者们也讨厌中场采访,因为教练员对他们戒心十足,如果运气不好遇见格雷格·波波维奇这种点艹记者为乐的低素质教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