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了待诏博士,他就死了。”
\n
怀瑾点点头,心道,这是属万年人精类型的。不算出类拔萃,却有一技之长,去哪里都能捞到一个偏门。
\n
陈年往事勾起孙叔通的感慨,他邀桑楚共饮一杯,而后道:“我四十岁去咸阳,在李斯手下籍籍无名十多年,又在秦二世那里混了几年,直至到楚怀王、楚霸王、汉王,我一直遵照你当年送我的那八个字。”
\n
怀瑾大奇:“哪八个字?”
\n
桑楚笑:“并不是我说的,是老子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n
“这句话在我心里记了一辈子,帮我走过了许多风雨飘摇的时候。”孙叔通摸着自己的花白胡子,又看看桑楚风华正茂的脸,发出一声羡慕的叹息。
\n
中庸之道。
\n
难怪她在咸阳时,也未曾听过孙叔通的名字。不过不知孙叔通是否记得自己这号人,想着,怀瑾就问:“您四十岁,是哪一年?”
\n
“是秦王政十二年,那时还是七国并立的时候。”孙叔通记得清清楚楚。
\n
“那一年……”怀瑾羞愧自己的记忆竟不如一个老头,想了一会儿她有印象了,说:“那一年吕不韦自尽,正是李斯受重用的时候。”
\n
孙叔通意外的看了她一眼:“怀瑾对咸阳的往事倒是知道的清楚。”
\n
随即他又觉得很合理:“也是,编撰出《吕氏春秋》的人,全天下人的读书人只怕都记得。”
\n
她倒不是因为这个,想到吕不韦的死她在其中添柴加火,怀瑾就觉得一阵恍惚,那仿佛是上辈子的事了。
\n
静默一会儿,她又问:“您那时在咸阳,可曾听说过赵姮这个名字?”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