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复杂,随后冷笑道:“我可不会象父帅那样蠢,二弟,知道我在寿州这一年最大的领会是什么吗?”
他不等李定国回答,就说道:“除了基业,就是大义的名份。大义正朔,这几个字,顶得过千军万马!贼这个名号,永远跟我无缘了。”
“兄长说得是。”
虽然孙可望对张献忠的非议疏离让李定国有些不舒服,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兄长这年来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他一决定招安,就立刻改变以前父帅在时那种滥杀无辜的过火行动,他严厉整肃军伍,特别下令:“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
果然,经过整顿的大军进入南直凤阳府后,所过皆秋毫无犯,民皆安堵,很顺利就接受了招安。然后他又施展手腕,将军内各将整个服服帖帖的。
他们这只军伍成份复杂,有原来献营人马,有新加入的曹营人马,还有颇多革左人马,然在孙可望面前都恭敬服命,很多政务治理也顺利的安排下去。
这点是自己办不到的,他虽喜读兵法,在军务上颇有谋略,人称“小柴王”,但除了打仗,在治理经营手腕上,领悟力就差了些。
说起军务,李定国想起了最近流贼逼向徐州之事,他正要开口说话,就在这时,马士英派出的使者向这边奔驰而来。
……
送走使者,孙可望目光不经意掠过身旁的李定国,缓缓道:“二弟怎么看?”
李定国感觉到孙可望的目光,心中一凛,总觉得自己这个大哥心思越来越莫测了,想了想,他郑重道:“既为朝廷官将,自要为朝廷效力!流贼逼围徐州,马督又有檄召,当点起全部兵马,责无旁贷星驰宿州,援救徐州!”
他说到这里,他轻轻地道:“我们以前造孽太多,该是报效朝廷,挽民于水火的时候了。”
他想起这一年来寿州百姓感激涕零的目光,原来他们要的是这么简单,只需不胡作非为,不危害他们的性命安全便可。
他感慨地说着,却见孙可望神情似笑非笑,就见他缓缓摇头:“报效……大明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是要听话,要报效。然太听话了也不好……缓上三日,然后我们领五千马队走。”
“大哥!”
李定国惊讶的叫了一声,六万军队,只出动五千?
孙可望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