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是契丹走了之后,刘知远到了中原李守贞又投靠了刘知远,刘知远觉得李守贞能力不错,在两次抗击契丹的战斗中表现得很不错,于是就让他做了河阳节度使。
但是做了河阳节度使的李守贞,心思也活跃起来了。原本刘知远做皇帝的时候,他觉得刘知远厉害,他不是对手,但是年纪轻轻的刘承佑当了皇帝,他就看不上了,他也想着弄个皇帝当当,其实也不能说是这时候的人没有道义啥的,而是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从李嗣源开始哪一个皇帝不是抢来的(除了李从厚、石重贵和刘承佑之外)。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看到了被人造反就能当皇帝,所以他们这些势力有实力的藩镇也自然的认为,只要是他们的实力够了,那时候造反也能成功,富贵险中求,想要当皇帝,就要敢于造反。
当时的李守贞基本上也是这个心态,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或许他曾经当一个小队长的时候没有想到过他会有这么一天,或许当时他觉得能够当一个大将军带着几百上千个人就算是威风凛凛,这一辈子就值了。
但是等到他慢慢的成了大将军,成了一个国家为数不多的军事领袖之一,他的心思有变化了,他可能又想到要是能够到地方做一个土皇帝就好了。不久他做了土皇帝,而且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河阳之地富庶,还是比较有油水的。
不过享受了土皇帝的待遇,他还想着是不是能够当一个真正的皇帝来体验一下,但是这个念头实在是太大胆了,就算是想一下也算是大逆不道。
正好当时在李守贞的身边有一个和尚,叫做总伦和尚(谁说和尚一心向佛,不理俗事,和尚搞起的起义和造反貌似还不少。),这个总伦大和尚能够忽悠,他会看面相(这算是和尚的必备技能吗?),他曾经给李守贞看面相,他说李守贞的面相非凡将来那是要做大贵人的。
那时候说是大贵人那可是比王工诸侯都宝贵,大贵人就是皇帝,普天之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李守贞要是还是一个小兵估计他连信也不信甚至听也不听,但是现在他是一个藩镇节度使,而且还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