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家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十几匹的绸缎,好几十两银子呢,可是又看看自己牵着的驴子和面前的房子,觉得还是靠谱的,于是就同意了。
骗子随后抱着绸缎进去了,但是卖家等了好长时间不见回应,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来开门,最后气急了破门而入才发现是一座空宅,此时他算是明白过来了,他被骗了。再看看手上的驴子,这才值几个钱啊。
于是就在门口骂了起来,放声大喊“抓贼”,路过的百姓都围了过来。随后惊动了官府,布庄的店主和作为物证的驴子全部送到了大堂上面。
慕容彦超一开始还是按照正常的程序问了一下,等到那个店主把他的遭遇说清楚,了解完案情的慕容彦超眼睛一亮,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别怕,我帮你抓贼。”
随后慕容彦超一脸自信的命令手下把作为物证的驴关起来,不准喂水喂料,就饿着,第二天吩咐衙门里的捕快把驴放掉,吩咐说道:“这驴是小偷的,昨天也没有喂吃的喂喝的,所以今天把驴放了,他一定会回家的,那时候只要你们跟着驴子,就能找到那个骗子了。”
结果得到自由却不知道被人盯梢的小毛驴一路上慢悠悠的走进一条小巷,一个在门口玩耍的小孩看见了,连呼:“咱家的驴回来了。”
骗子听到了,高兴的出来瞧,但是他看到的不仅有驴,还有在后面的捕快和布庄老板。后来又在他家找到了物证,再加上驴子这个证物,骗子抵赖不成,结果被一顿臭揍抓了起来。慕容彦超这一招算是活学活用了“老马识途”的典,不过在这里应该叫做老驴识途,比较恰当一点。
这个典故我记得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也是用到过得,但是经过了改进,可能这样的小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却不知道事件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还有两件小事,也是慕容彦超的小聪明,当时五代那时候和尚不少,但是很多都是为了躲避战乱或者减免徭役,真正一心向佛的却不不多,所以那时候所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