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契丹、后汉、南唐、后蜀。
郭威这时候的外对政策也就是一句话:“保境安民,同好周边,积极防御,静以养势。”
这十六个字就是当时郭威对外政策的精髓,保境安民,这句话很好理解,和后面的积极防御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争端在边境解决,不能牵扯到内部,也不能骚扰到百姓。
后面的通好周边,也很好理解,就是和周边的这些政权搞好关系,不管之前是不是有仇,但是现在先不报仇,还是笑脸相迎,这一点和上面说的积极防御是相辅相成,通好周边并不是一味的退让示弱,而是不主动找事,不主动挑衅,要是对方真的来侵略后周,那就是积极防御,既然来了那就别想着回去了。
不好理解的就是最后一句“静以养势”,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才算是他整个对外政策的落脚点和核心内容,之前说的这么多,都是为了后面的静以养势而服务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利用大好环境,好好发展经济,积蓄力量。
当时契丹方面实力最强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就算是对于契丹有偏见,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契丹,的确是实力最强大的存在,但是他们内部不稳。这就给中原的政权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郭威刚刚当皇帝的时候,看着国内一片狼藉,百废待兴,要是这时候选择和契丹抗衡那很显然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是有句口号叫做“攘外必先安内”,此时郭威打的也是这个主意,作为一个精明的君主,他先要解决国内的问题。
所以后周刚刚成立,郭威就派使者给契丹送信,就说他郭威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大家以后没事多走动走动。
这里表现的就是郭威对于契丹的一个重视或者尊重的问题,要是郭威登基不通告这些周边的政权,这就表示郭威并没有把这些政权当成自己的同等级别的政权,因为就算是正在开战的两个国家要是换了皇帝或者政权更迭,都要通知一下。
所以郭威的这个行为,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