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跟着李璟混,要是李璟不派人来,那么他就投降了事。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不过这个来源于演绎传说,很有可能是穿凿附会,真实性并不高,因为当时郭廷谓在投降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他的家人都在金陵,他头像需要给李璟汇报一下,李璟同意才行。
柴荣是个大度的皇帝,也是个人道的皇帝,所以他就同意了,而这一个行为,也让后世参测纷纷。
一种说法是当时这个使者团,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李璟问问援兵的事咋样啦,到底还来不来了。
但是还有一种传说。说的是这一支使者团并不是一般的使者团,而是一群年轻的将领,他们不甘心投降柴荣,但是也不想就这么年纪轻轻的死了。所以他们想出来这一招逃了出去,继续为南唐效力。
但是不管咋说,濠州的局势基本上是稳住了,郭廷谓和柴荣也不整天喊打喊杀的了,开始和平共处。
不过柴荣这一次来,那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迅速占据淮南,所以既然濠州郭廷谓已经服软了,那么就先不打了,找一支部队看着就行了,他继续带着大军往前走。
当时在距离濠州不远的地方有一支南唐水军主力,差不多有一万多人,但是在周军围攻濠州的时候,貌似没有出现他们的身影。
柴荣打仗也是有一套的,他的目的不在于占领州郡,而是想要尽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毕竟在南方兵源并不是很充足,要是一个编制打残了,基本上想要恢复那需要不短的时间。这一点还和中原不一样。
所以本着这个原则,柴荣准备把这一直水军拿下,然后把他们的战船啥的全部抢走,反正自己的水军发展的还不是很好。
这一战还是没有什么压力,柴荣带着主力大军,一阵冲杀,结果这一万多人被杀了五千多,被俘虏了两三千,还剩下两三千全部都逃了,这样一来南唐方面本来就不多的防备力量再次消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