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可说的了吧。
于是大臣们又去找李昪让李昪打楚国,但是李昪又说了:“楚国国小,咱们是大国,楚国的确是好打,但是打下来之后我落了一个以大欺小的名声,这不好,不好!”
所以楚国这场战斗还没打起来,又夭折了。
经过这几件事,大臣们算是明白了,这个皇帝那是不准备打仗,准备守住老本就行了,不求开疆拓土,所以就有大臣公开成和就骂:“田舍翁安能成大事”,骂的挺狠的,揭了李昪的老底了。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还真的不能说谁对谁错,李昪不愿意对周边的政权动手,虽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但是事实上却是放弃了开疆拓土的机会,放弃了统一的希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坚持保境安民的李昪,为南唐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政策,为南唐百姓争取到了长期的和平安定的生活,这一点上来说他是功德无量的。
从李昪自身来说,李昪的能力很强,但是还不是最强的,他和杨行密比起来差点,和李克用、李存勖。朱温等人比起来更是差了点,所以他能够在江南做个大藩镇那没啥问题,但是真要是逐鹿天下,李昪还真不一定有这个资格和能力。
所以李昪的所作作为完全可以理解成是李昪了解自身之后机智的做出的对自己而言最合适也是最恰当的一种选择,那就是文治,尽力搞个盛世,在乱世搞个地方性的小盛世,这的确是很奇葩。
而我们现在来看,李昪的确是成功了,他最终靠着这个名留青史,要是他一直对外扩张搞侵略,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还会有这样的结局,不知道还会不会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明君,好皇帝。
李昪除了这两点,他在经济、文化和外交上都有不小的政绩,经济上,江南工商业的发展,南方一带大量的茶叶和生丝,还有丝绸等源源不断运出去,交换中原的金银和北方的皮毛,甚至海上贸易也有点,主要就是和契丹等地进行交易,毕竟陆地上已经被封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