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n
第31章 35
\n
第二天起来, 陆瑶就到上次取样的几处继续挖了泥出来做实验。
\n
已经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陆瑶主要挖的就是距离河床半米处二十厘米以下的土,以及距离河床一米处, 十厘米以下的土了。
\n
剩余几个样品采集点她也挖了土,但是这次只是简单捏成了小碗盖或者小杯子的样子, 用来实验采样点的土是否具有可烧制性,并用来测试烧制的时长。
\n
用来捏制瓦罐的土, 她用的都是上次成功烧出碗的那三个采样点的土。
\n
当然, 五号采样点是否就是烧制成功却因为捏制不均匀碎掉的那一个碗的样品土来源, 陆瑶仍然不敢太确定, 所以这次用的最多的, 还是距离地表二十厘米左右的土。
\n
考虑到是做比较大的陶罐,陆瑶没敢真的按照小孩玩泥巴一样捏泥巴把泥团捏成碗状,而是老老实实按照陶艺课上老师教过的手法, 先把泥团搓成粗细大概一致的泥条, 再一圈一圈盘成瓦罐状。
\n
这样做瓦罐过程比较繁琐, 但是盘出来的瓦罐, 罐壁的薄厚更均一,形状也更稳定。
\n
陆瑶还记得,自己上一次烧碗失败的原因里, 很大一个就是她捏的碗薄厚不匀,这才导致被烧制的碗胚在烧制过程中大量失败, 连本应是质量最好的一个碗,也因为她把一侧的碗壁捏得过于薄厚不均, 而惨遭失败。
\n
所以这次陆瑶吸取了教训,决定严格把关自己捏制的粗胚质量,绝不让自己的陶器因为捏得不好而胎死腹中。
\n
当然, 其实正常做陶器,人们都会用到专门的会旋转的底盘,一边转一边给粗胚塑形,这样做出来的陶器不但薄厚均一,而且形状圆润,很容易就可以变成好看的陶艺制品,陆瑶以前在课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