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的炼丹心得,光是在信上就写了一二三四五……足足三十多个他“精心钻研”.“亲身体验”.“十分有效”.“愈用愈妙”好方子给知己,狂热之情,简直要溢出纸面。
\n
霍宴到达淮阴县后,二话不说,先用自己这两年在陆瑶启发下得到的几个化学小把戏镇住对方,接着忍痛拿出陆瑶给的任务清单,说自己得到高人指点,有了接下来这一二三四五个心得,你要是想学,我可以……
\n
结果不需要他再勾.引,宋耀之拿着陆瑶的那一列任务清单就看得如痴如醉,立马就调派人手,寻找材料,要试验上面的内容……
\n
淮阴临海,自古就有煮盐为业的风俗,霍宴的任务清单里有一项便是利用充裕的海岸线阳光建立晒场,进行大面积的晒盐以减少柴火耗费,大批量制造品质更稳定,纯度更高.产量也更高的海盐。
\n
在洗女的帮助下,霍宴以霍家的身份和宋耀之签订了合约,霍家出晒盐的技术,宋家和淮阴本地人出人和场地,双方合作,在淮阴制盐,由霍家打通外出卖盐的途径,除去成本,获得的利润双方各半。
\n
结果宋耀之是个比霍宴还不管俗事的冤家,在知道了合约内容后硬是找到霍宴说,搞技术这种高雅脱俗的事,怎么能夹杂上金钱关系呢!他要求宋家人不收钱,只要让他搞研究获得了快乐就行!让宋家人吐血不已。
\n
好在霍宴虽然是个不着调的,但是在大事上他还是不含糊的,把宋耀之的荒谬理论拍了下去,拉着人进盐场捣鼓提纯去了。
\n
南帝四年二月的时候,洗女就替霍宴给陆瑶送来了消息,说淮阴那边的实验晒盐场已经筹备完毕,等四月太阳变大,就可以初步开始尝试大规模晒盐,一开始开辟的晒盐场只有几亩地,产量大约在一个月两千斤左右,随着太阳变大,到了七八月阳光鼎盛时期,应该能月产五六千斤。
\n
如果生产顺利,明年她们就会在淮阴县租下几百亩地,大量聘请当地人,大量产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