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家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这个巨大的贸易场中来了。
\n
在南北无数人的注视中,九月下旬,一支由数十只大货船组成的船队逆流而上,从淮阴一路沿着淮河进入淮南境内,然后在淮南官府的渡口卸货。
\n
经由北扬州驻淮南渡口的官员和淮南郡渡口的官员双方共同验货之后,这批足有千万斤的盐重新被装运到船上,经船运往淮河北岸,然后一路北上,分发往北帝治下各州。
\n
长久以来,因为南渡的汉人带走了他们垄断的制盐技术,在北方胡人治下,盐一直是一种昂贵而难求的物资。偏偏盐又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没有盐人就没有力气,身体还会越来越弱,无论是军中还是百姓,都在为了获得足够的盐而挣扎。
\n
等洗女等人开始偷偷和席献等人接头往北方贩盐后,北方境内部分州郡的缺盐情况有所好转,当地官府在发现有更好更便宜的盐在市场上偷偷贩卖后,大部分官员都选择了踏上洗女她们贩盐的“贼船”。
\n
毕竟无论是让百姓自己卖盐,还是官府自己制盐贩售,盐都是远远不足的。
\n
能有更好更便宜的盐满足他们治下的百姓,甚至还能供应到军中,尤其是卖盐的人只有一伙人,交税交的特别痛快,这些习惯了部族生活,对治理百姓的种种政务感到很不习惯的胡人贵族自然是双手双脚赞成。
\n
但是不管这些南方来的私盐在北方如何受到从官府到百姓的一致欢迎,背后甚至还有两大刺史撑腰,私盐就是私盐,过不得明路,能运到北方的量大不到哪里去,所能覆盖的区域也始终不大,北方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得不靠自己供应盐类。
\n
直到南慜帝三年十二月,北扬州刺史兼大司马.大将军席献向北帝献策建言,提出北人制盐技术不发达,事倍功半,浪费人力和薪柴,南方盐帮,所制之盐洁白味纯,量大且价格便宜,希望北帝能够想办法和江北的人沟通,利用淮水完成盐事购买。
\n
北帝允之。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