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严苛的,而生在这个时代,各地豪族起势,大小匪盗四起,商人们出门大抵都是扛着脑袋行事,能在乱世之中仍然敢行商,商人们是绝对不缺胆气和眼光的。
\n
对于建在淮河岸边沟通南北的淮南贸易区,商人们就看到了它对这个时代的时局的巨大影响,和它背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
\n
商人崇利,于是冒死也要前往。
\n
但是也同样的,商人们也习惯了各地统治者们对商人的重税剥削。
\n
不过他们之所以敢带着货物前来,就摆明了不怕重税,因为南北之间隔阂太大,市场缺口太多,货物利润太高,即使淮南贸易区要收非常高的税,他们也仍然有巨大的赚头。
\n
但是当商人们带着货物沿着官道进入淮南境内,准备在官府处登记货物,接受检验,迎接他们的竟然不是淮南官府的重税。
\n
“什么?此地货物不收税?!!”商人们惊呆了。
\n
任谁都知道,在这种南北胡汉相对的乱世之中,想要建起一个敢让南方商人和北方商人都进入做交易的贸易区,背后需要多大的能量,淮南的官府不收税,那他们靠什么吃饭?靠爱与和平吗?
\n
“当然不是。”守在路口的小吏咧嘴一笑,将此人带的商品和人全部用笔记在簿子上,然后对此人一笑:“这里距离贸易区还有一段路,等您到了就知道了。”
\n
商人狐疑地招呼商队中的人把货物重新整理好,临走前,他眼睛往小官的桌上一扫,发现他在簿子上写的字好像格外不同些。
\n
此时的大部分商人其实也不识字,买卖商品主要靠口算和心算,但是像他这种敢带着大批货物出远门的,大抵都有雄厚资本,家学渊源,哪怕不是读遍四书五经,也要认识大部分的常用字,以免出去和人签个契约冷不防被对方卖了。
\n
但是这人哪怕是倒着看,惊鸿一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