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桩写着她这些年来的功绩。
\n
在政事上,阿梅曾在丹阳.庐阳两郡都担任过县令,此女在种植一道上十分有心得,自己善种,还善于教别人种,每到一地,必定因地制宜,为当地百姓改进当地农事。
\n
要么为当地百姓开发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为百姓增加除了死种地之外新的收入来源,要么走遍当地农田,带领百姓优选培育更高产更耐活的农作物品种,开课教导当地百姓各种种植知识和灾病对抗办法。
\n
出身妇好书院注定了她会有一大帮精于各行各业的同学,如果她带领本县百姓经营新的农作物,她一定跑上跑下找商学班的同学约好,提前为百姓找好销售渠道,谈好贸易数额,不让百姓把种出来的东西砸在手里;如果她带领当地百姓改进本地原有农作物,试图增产,那她也会邀来墨子班的同学,为当地设计更好用的农具,修建水渠。
\n
但凡是她担任过县令的县,百姓生活水平对比以前同条件下的生活皆有极大改善,家里生活用品多了,仓里的谷子多了,能养活的孩子多了,秋收时,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n
每每她即将离任,上一级的太守那里总会收到百姓的求告书,恳求再让梅县令多留几年。为此,有个县的百姓甚至提出愿意多交半成的税,叫当时的太守哭笑不得。
\n
但是在无奈过后,太守还是委婉拒绝了百姓们的“好意”,告诉他们,梅县令是好官,也要让别人分享分享有这样的好官的时候,而且以后来的县令即使没有梅县令这样的本事,也总有她们的好处。
\n
因为连续在三任县令的位置上得到了上上的评价,前年阿梅离任述职完毕,便被陆瑶调任丹阳,任丹阳太守。
\n
而到此为止,阿梅也获得了政硕士的头衔。
\n
也是丹阳任太守这两年,因为有了更大的职权和更多的人力物力,且丹阳位于淮河南岸的冲击平原上,沃野千里,有着无比优越的种植条件,阿梅的种植天赋被点到了顶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