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产出一定的收益的情况下,豪族们愿意进行的尝试是有限的,管事们的热情是极少的。
\n
豪族再有钱有资本,也不能和举一郡之力,专为研究新品种.好品种作物的太守相比,尤其这还是一个深谙种植之道,满肚子农经的妇好书院农学班资优生太守。
\n
但是即使是如此,更好的品种被发掘出来,在足够的时间和理论基础上,也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n
陆瑶不求阿梅能在这个异时空培育出袁爷爷的超级杂交水稻一样的神稻,只要她能培育出比较稳定的,在原有基础上增产个一成两成,或者更加抗旱.更加抗虫.更加抗倒伏任意一项的品种,这个农博士,她就愿意盖在阿梅的身上,并且认为她实至名归。
\n
但是也许是种得多了,更可能是阿梅就是有点神农的偏爱在身上的,这才两年过去,她就给陆瑶送来一份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只增加了一成但是却非常耐旱的水稻品种。
\n
要知道,从南帝元年开始,这片大地就在变得越来越干燥,南帝元年的时候霍家所在的汝南郡就有人活生生被太阳晒死的事情,隔年旱情稍缓,但下一年旱情就更重。
\n
这么多年来,江淮大地上的旱情始终没个断绝,时而旱一年缓一年,时而又连年苦旱。
\n
若不是陆瑶在接手江淮大地后每年都让手下基层官员们带领百姓积极蓄水修渠抗旱,这片大地上还不知道又要因为天灾多添多少白骨。
\n
而老天要连年干旱,就绝不可能是抓着一块地旱。
\n
临水的淮河南岸都是如此,北方大地就更不用说。
\n
虽然现在手里的领地还只有江北江右和蜀地,江北有这些年新修水渠和芍陂渠,蜀中有都江堰,江右临海更是不愁雨,可陆瑶要考虑的,从来就不止是自己现有的这一亩三分地。
\n
阿梅的抗旱品种的研究对接下来几年,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