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经营的荒地归公,以换取抗旱稻种,江北政权在江南的统治步入稳健。
\n
六月一日,百家学宫收齐两千一百五十二名文士,开始为《拼音字典》的两千一百五十二个简体字做注。
\n
这些文士每人只负责为一字做注,但是陆瑶的要求不仅是要写尽每一个字在诸子经典中的字义,更要其写尽每一个字在日常生活运用中的字义,更要起到化繁为简,意义通达的程度,一眼可解,一眼可通。
\n
这就比文士们想象中的为字做注要难得多了。
\n
毕竟如果只是写某字在经典中的意义,他们只用举着书卷一一翻过,可要写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字义,那就非得到百姓中间去了。
\n
文士们偷偷叫苦,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管那些“不够优美”“贱民所用”的字的用法。
\n
但是这样的质问被传达到陆瑶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字典是为不懂的人写的,不是为懂的人写的。”
\n
这话戳中了部分文士们的自尊,让某些文士们小小得意了一把,心甘情愿地跑到百姓中去记录问讯各种字的用法了。
\n
即使不是心甘情愿的,为了不被陆瑶刷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深入民间采风,寻求字词的用法。
\n
但是陆瑶要的各字词的用法并不仅限于青州一隅,而是要众文士走遍九州大地,记录全国百姓的字词用法,等到收集完毕,再一一挑选最通用的用法。
\n
为了采集到各地百姓的语言和语句,大量文士们不得不背上包袱,从青州出发,前往各地。
\n
对这些或自愿或不自愿出发前往全国的文士,陆瑶也有礼相送,每个人出发前当然要先送一份《拼音字典》的三个月培训大礼包。
\n
如果不会简体字,不懂拼音,那你还为字典做什么注?有什么资格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